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國府下亡命日本的獨立生涯回想
王育德博士是世界語言學界所公認的台灣語學權威,也是無數台灣熱血青年的思想啟蒙者,他自1949年逃亡日本,迄1985年逝世為止,一直都是國府頭痛的黑名單人物,不僅本身無法再回到他心愛的故鄉台灣,連他在日本出版的全部著書,在台灣也都屬「禁書」之列,台灣人大都無緣讀到。
王先生的著作涵蓋面很廣,除學術性的台灣話、福建話研究之外,也包含專門性的歷史學、政治、社會、文學評論,及創作性的小說、隨筆、劇本等,在各該領域都屬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尤其筆下懷帶台灣意識和感情,素為日本學界及台灣人社會所敬重。
身為台語研究學者兼台獨運動理論大師,王先生的著述是台灣人學識的智慧結晶,也是台灣良知的總體表露,即使放之世界,亦能閃耀金字塔般的光芒。
本書特色
★ 新增王育德1949年自台灣亡命日本後的海外獨立運動生涯補記
★ 本書另收錄數十幀王育德及家族於日治時期及戰後所攝寫真圖集
★ 透過王育德之筆,留下日本時代台灣社會景象及戰後二二八事件的珍貴紀錄
★ 本書於2011年發行日文版《「昭和」を生きた台湾青年-日本に亡命した台湾独立運動者の回想》
作者介紹
〔日文原著〕王育德
1924年出生於台南世家,1943年考進東京帝國大學,1944年因避空襲返台,任嘉義市役所庶務課職員。1945年終戰後,任台南一中教員,兼事台灣新戲劇運動。1947年二二八事件,其兄王育霖遇害。1949年,他深感危機四伏,乃經香港輾轉逃亡日本。1950年復學進入東京大學,1953年考上東京大學研究所,1955年獲碩士學位,並考取博士班,1958年起任明治大學兼任講師,1960年創設「台灣青年社」,發行《台灣青年》雜誌,積極展開台灣獨立運動。1967年獲聘明治大學專任講師。196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升任明治大學副教授,並在多所大學兼課,專事語言教學。1975年出任「台灣人元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事務局長。1985年9月9日因心肌梗塞去世。
王育德博士本身多才多藝,他不僅是享譽國際的台語語言學家,也是台灣獨立運動的先驅和精神領袖,是大名鼎鼎的台灣獨立運動教父。他對台灣的疼惜,一生一世,堅定無悔,他對台灣獨立建國的用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王明理(近藤明理)
王育德次女,1954年在東京出生。
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英文系畢業。
【王育德全集】(全15冊,2002年)編輯委員。
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2011年~)
著書:
《ひきだしが一杯》(詩集,創造書房,2003年)
《故鄉的太陽花》(故郷のひまわり)(詩集,玉山社,2015年)
共著書:
《「昭和」を生きた台灣青年》(與王育德合著,草思社,2011年)
共譯書:
《本当に「中国は一つ」なのか》(草思社,2005年)
譯者簡介
吳瑞雲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東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原專攻日本近現代史之日台關係與東亞區域研究,因家庭因素中斷歷史學術研究;近年轉往醫學醫藥相關領域,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公衛課程攻讀臨床生物統計。台灣川崎病關懷協會、日本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學會會員等。
編譯著有:《台湾民報社論》、《越南—革命與建設之間》、《台湾大地震》、《台湾歴史年表V1989-1994》、《戦後中華民国の反共連合政策—台日韓反共協力の実像》等。
邱振瑞
曾任前衛出版社總編輯。目前在文化大學講授日本現代小說筆譯課程。著有小說集《菩薩有難》、《來信》;隨筆集《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日晷之南:記遊日本書海》;詩集《抒情的彼方》、《憂傷似海》、《變奏的開端》;譯作豐富,有《片腕》、《太陽與鐵》、《我青春漫遊的時代》、《不道德教育講座》等。
目錄
第1章 大家族
我的身世背景
父親、王汝禎奮鬥史/賢內助的阿母
生母、逆來順受的阿江/本町(草花街)的大宅院
回憶慈愛的祖母
第2章 孩童時期
母親的苦衷與責打
懷念的搖籃曲
治仔
竹仔巷的別墅、姊夫
杜新春的「英勇事蹟」
父親的鴉片同好們
初戀情人
許鯊貞
早世的淵源兄
母親逝亡
第3章 末廣公學校
公學校與小學校
下門長美老師和相撲
恐怖的「雷公二世」
未能進入小學校就讀
恩師、安田實老師
米田校長的「日本精神」
「悔恨深似海、夢碎七里濱」
第4章 台南一中
南部第一名門中學
皇民化浪潮/與日本學生正面衝突
好友、楊坤霖/錦碧姊結婚/「無敵艦隊萬歲」
神戶的光彩
日本國內旅遊/內外皆是敵人之地
育霖兄返鄉探親
第5章 台北高等學校
日本最南端的舊制高校/客家前輩
每月七十圓的租屋生活
「首篇小說」的風波
邱永漢(炳南)二三事
「祕境」之旅
台灣歌仔戲到改良戲劇
辯論社遠征
性格迥異的諸位老師
育霖兄結婚/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
受聘於總督府
第6章 東京帝國大學
提前畢業
重考生
考入文學部
勤勞奉獻、學生食堂
倉石武郎老師的骨氣
「疏散」到台灣
在黃海跨越「死線」
第7章 戰爭結束
任職嘉義市公所
《陳夫人》一家
日益加劇的空襲
八月十五日
十六萬日本軍不動如山
「回到心中的祖國」
北京話如外國語
戲劇表演
第8章 國民黨
中國兵來了
台南一中教師
日本人撤僑
育霖兄擔任檢察官
黑名單人物
結婚、短暫的平靜
無法迴避的事態
第9章 二二八事件
不為人知的「三月大屠殺」、肇因於查緝販售私菸
蔣介石下令武力鎮壓
在大正公園公開處刑
育霖兄被補及其死亡
恐怖政治的開始
教師生活
來自「共產黨支部」的祕函
逃亡
結語──王育德其後的事蹟(1945-1985)
王育德年譜
序
這本自傳是一九六五年家父四十二歲時撰寫的,當時,家父自知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在台灣發表,試圖日後在日本發表才執筆寫下的。
然而,家母和伯母認為「家醜不外揚,此時發表自傳,年紀尚輕」而強烈反對,以致未能完成。可以看出,面對國民黨和中共恫嚇從不退怯的家父,遇上這兩個人也不敢違逆。
從那之後,這些文稿始終深鎖櫃中,這次承蒙前衛出版社好意,才使得它重見天日。我想,台灣有那一刻的來臨,最欣慰的莫過於九泉之下的家父吧?
這些文稿幾乎都是草稿,有些部分屬於小說的體例,儘管我們盡量不損及原文,但在編輯上仍費了很大的工夫。編輯作業由家母(雪梅)、王育德的女兒(明理)及孫女(綾)執行,由於我們三人缺乏實務經驗,未發表的文稿又是以日文寫成的,突然要以漢文版的形式出版,超乎想像的耗時費工。我們先把家父不易判讀的草稿複印了三份,然後逐字逐句核校,彼此交換心得,耐心地重閱了三次。
核校後的文稿依序寄給譯者,再由譯者譯出傳至前衛出版社,待我們整理至最後篇頁時,倏忽已過了半年。
編輯過程中,祖孫三代也有意見齟齬之處,有時是祖孫二人串成一氣,有時是我們母女說服家母,不一而足。儘管如此,工作空檔茶敘一番時,思及祖孫三代能共同編輯王育德的文稿,感到無比的喜悅。
幸運的是,此次請到住在京都的吳瑞雲女士翻譯,她對我們繁瑣的叮囑從未面露慍色,總是戮力完成,再次向她致謝。
這本自傳只寫到王育德逃出台灣即告結束,或許讀者會覺得意猶未盡。其實,在那之後,家父留下許多小說(未發表)、筆記和日記。不過當事人已然去世,要以自傳的方式發表,多少有些困難,此刻我正以此遺稿撰寫家父逃亡後的續篇。
家父離開他深愛的故國台灣,在逃亡之地的日本結束一生。在他於異鄉重新開始的生活中,日本是讓他得識諸多知己、當上大學教授受到社會敬重,完成許多工作的國度。他在大學任教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研究台語、為台籍原日本兵的補償問題奔走。家父雖然身在日本,仍一日未忘情於台灣,他要特別感謝日本社會對他從事台灣事務的包容。
家父二十五歲離開故鄉後,始終以台灣人自豪,不斷思考台灣的將來。
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他如此深愛著台灣呢?祖國和故鄉對人的意義何在?讀者若能從這本自傳中,透過王育德的青少年時代了解無可替代的台灣的獨特歷史文化,我將與有榮焉。
自傳和【王育德全集】出版在即,我要感謝前衛出版社林文欽社長和邱振瑞先生。家父若知道他們蒐集他散佚的文稿,即使是艱深的日文文章,仍委託專家翻譯,極具耐心地編輯,終有【王育德全集】呈現在台灣人面前,不知會有多麼高興。在此,由衷致上我們家族的謝意。
最後,我也要藉此篇幅向黃昭堂先生深深致謝,家父亡故之後,他仍關照我們母子並提供諸多建言。
二○○二年春
(邱振瑞譯)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858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終戰後僅一年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以台北市民的蜂起為首,在數日之間擴及全島的台灣人大暴動,其中一大原因即是異常的通貨膨脹與隨之而來的台灣人生活的急遽窮困。
戰爭結束後,統制令沒有了,誰都認為台灣特產的米糖鹽木材等生活必需品應該綽綽有餘。但此時不僅物資少得令人無法相信,價錢也高得難以想像,而且每天不斷翻騰。理所當然的,眾人會打從心底憤慨。在台北市,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日子持續著,甚至還發生掠奪事件。
另一方面,看都沒看過的化妝品、雜貨等奢侈品從上海不斷湧進,在櫥窗中嘲笑著台灣人的憨直與貧窮。不看這些櫥窗還好,中國人的大人物們乘坐轎車、自用三輪車,一家人講著聽也聽不懂的話,邊說邊走進去,過一會,手上抱著這些東西從店裡頭走出來。看到這樣的光景,不論誰都會禁不住脫口罵道:「畜生!」無不忿恨握拳。原本恬靜安穩的街頭也呈現山雨欲來的景象,彷彿整個世間都變了樣似的。
在台北開始的二二八事件,台灣人爆發了他們的積鬱,看到中國人就予以毆打,湧入平常就看不過去的貪官污吏家中,把家當器具或現金拿出來燒毀等等。
二二八事件的消息稍後也傳到台南。三月二日正午,報紙刊出號外報導台北情況。台南市民充滿緊張與興奮。入夜後,青年們襲擊各派出所,警察們丟下武器。三日召開市民大會,決議支持台北市民、省政全面改革、市長民選等。
與外省人有小衝突發生。弟弟們也帶著武器,說是要參加在鄉下的戰鬥就出門了。三月四日,我來到大正公園看看。在這一帶,原來的州廳、州參議會館、警察署、消防署、測候所等等建築物都被市民占領了。多數市民興奮地來到街頭,中國人的蹤影完全消失,街上只聽得到台語和日語混雜的聲音。
「自由平等!」
「打倒貪官污吏!」
是用台語喊出的振奮有力的口號。只聽得見日本軍歌,沒有台語歌。我再三在心中希望唱出台語歌。
如今大多數的家庭經濟實力都還可以,父母們為了孩子能夠過得很好,不讓孩子受苦,於是便盡全力對待孩子,不管孩子要什麼,都會被滿足,在許多父母眼中,給孩子最好的物質基礎,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這就是愛孩子,還稱之為"富養"。 ... 說到富養孩子,肯恩很多人都會想到李湘,曾經有人問過他,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李湘就簡單說了一下他們家吃飯的事情。據說他們的家的食材都比較名貴,而且做法也比較精緻,一個月大概要在吃飯的問題上花上上萬元。而她的女兒大家也比較熟悉,全身名牌,出入都有名車接送。 ... 而嫁入豪門的郭晶晶卻顯得非常與眾不同,他們一家人經常出現的超市中,除了特殊場合,他們一家人穿的衣服也都比較平價,有時候去買東西還要講價,從外表來看,完全看不出他們是豪門中人。據說他們夫婦二人每天吃的都是家常菜,經常自己買菜做飯。 ... 很多網友都評論稱,看了李湘家的餐桌,再對比郭晶晶,土豪和富豪的區別一目了然。如果說李湘過得如此奢華,是為了孩子著想,是在"富養"孩子,那麼難道霍家沒有錢嗎?他們不會富養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誤會了"富養"的含義,這可不僅僅是指金錢的。 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富養孩子呢? ... 1、 開闊孩子眼界 如果家裡有比較好的條件,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看到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眼界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孩子的閱歷,讓孩子有機會走出門,去各地體會不一樣的風景,讓孩子的眼界不再局限於書本。但是這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夠辦得到,可能大部分家庭都不能擁有這樣的條件,那麼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之類的地方,讓孩子的思想得到一些薰陶,同時也要讓孩子多讀一些畫冊繪本,不管是繪本還是畫冊,讓孩子看到世界不同的樣子,是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 2、 增加孩子的知識 這裡的知識可不僅僅指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希望孩子在學好書本上的知識之外,還要多看一些其他方面的書籍,不管到什麼時候,有知識的人都要更有氣質一些,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讓他們嘗試著閱讀課外書籍,閱讀量雖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學問,卻可以讓他們擁有不同的感受,書本里的東西不僅要看,也要看透,只要看透,孩子的思維和心胸都會更加開闊,這可不是有錢能夠辦到的,或許換句話來說,也可以稱之為內涵,有內涵的孩子自然會與眾不同。 ... 3、 豐富孩子的心靈 富養中的"富"指的並不是金錢,而是豐富的意思,所以心靈上的豐富也不能夠忽略,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整日忙忙碌碌,就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基礎,這樣已經是愛孩子了,卻缺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忽略了他們幼小的心靈,可是和金錢相比,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父母愛的澆灌。沒事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帶孩子做一些公益,不需要太過複雜,只要孩子能夠感受到就好,讓他們的品德更加美好,心靈更加純潔善良。不要因為長期的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畢竟對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懂得金錢的作用,所有關於金錢的想法都是父母或者是外界壞境灌輸給孩子的。 ... 總之,富養並不是說金錢,而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對這個世界對人生的態度,富養孩子也不僅僅是有金錢就能夠辦得到,這件事所需要的智慧,可要比懂得如何賺錢更要多。只有做到真正的富養,才能夠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生活中難得的美好和快樂,懂得讓自己和父母都過得更幸福。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zn63a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845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頭髮燙直推薦染髮髮廊沙鹿不經意微捲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神岡韓式木馬燙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大遠百附近霸氣十足的寸頭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大肚挑染顏色襯膚色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太平自然捲毛燥有漂過修改髮型推薦髮廊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內行人推薦的美髮沙龍台中南區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 台灣大道附近短瀏海飛機頭 台中剪髮燙髮推薦太平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大甲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台中北區韓式髮根燙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潭子剪壞頭髮修復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美髮推薦